第423章 海军的舰载机

没问题,秦涛的脑子里已经思考起来了。

  老毛子的很多武器装备前面,都会站着杰出的设计师,说起苏-27来,就得想到西蒙诺夫,说起T-72来,就得想到卡尔采夫,而说起老毛子的弹射座椅来,也有一个天才的设计师:“星星”科研生产联合体总师盖伊-谢韦林。

  1961年,谢伟林提出K-36的设计概念,当时还是单位的年轻工程师。后来,苏霍伊找上门来,要求他们为苏-24研制弹射座椅。

  谢韦林的时代就此拉开,他在设计出K-36D弹射座椅后第三年,刚刚39岁就当上总设计师,一当就是44年,直到他去世。

  在航展上,每次表演的失败,都是老毛子弹射座椅最辉煌的时候,这种座椅几乎就没有失败过!

  已经很久没有去老毛子那边了,现在看来还得再去一趟了。

  秦涛的心中如此想着。

  国内如果有了先进的弹射座椅,不仅仅能用在苏-27的国产机型上,也能用在歼三十一A上啊。

  就在此时,一名技术人员匆匆而来,向顾老的耳边说了几句话。

  顾老的脸上顿时就是一喜:“武领导,秦总,你们来的正合适,607所来咱们这里进行汇报工作,空军的一些领导也过来了,听说你们在这里,林老特意叫伱们过去一起参加。”

  秦涛有些不好意思:“这个是你们航空工业的会议,我不太方便参与吧?”

  “秦总,你在这个项目的引进之中,发挥了重要作用,林老特意指示的,想要听一听你有什么意见,走吧,咱们一起过去。”

  秦涛他们过来,真的是凑巧了,他也不会知道,参加了这次会议之后,11号工程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,而这一切,也是秦涛推动的结果。

  进入会议室的时候,秦涛就看到了坐在主席台上的林老,林老在那里笑呵呵地招手:“老武,秦总,你们过来!”

  武胜利不用说,毕竟是海军的领导,而自己呢?秦涛走过去,看着林老指着旁边的位置让自己坐下,有些不好意思:“林老,这个不合适吧?”

  “怎么不合适?我说合适就合适,让你在我这边,主要是和你聊天方便。”林老笑呵呵地说道:“最近没怎么见到你,听说你有儿子了,我还准备了点礼物,等到走的时候带上。”

  又是公事,又是私交,秦涛就只能坐下来了。

  “林老,这607所是干什么的?这次来汇报什么项目?怎么动静这么大?”秦涛好奇地问道。

  “你小子的眼里,估计只有14所吧?你肯定不知道,咱们的607所,在航空雷达的研发方面,也是响当当的。”林老笑着说道。

  秦涛还真是只知道14所,在雷达方面很有研究,包括1471雷达和1491雷达,后者的雷达天线直径更大,据说是给歼-11战机配套的。

  不过前世的他只是搞军舰的,对这些不是很了解。

  其实,在机载雷达方面,607所也是很厉害的。

  在六七十年代,成立之后,他们就开始研制机载雷达,开始搞出来的204雷达,用在了歼八战斗机上,是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机载雷达,在七十年代,他们就开始了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预研,进入八十年代之后,因为所处位置的问题,还曾经遭遇过解散的风险,后来在林老的坚持下,才走出困境,迎来新的腾飞。

  现在,他们的成果也是非常显著的。

  就在几个月前,他们研制的神鹰雷达,完成了试飞项目,经过了一番的总结之后,他们带着成果,来这里汇报了。

  607所的负责人朱老已经是满头白发,他走到了投影幕的旁边,开始给大家做介绍。

  “各位,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神鹰多功能机载雷达的所有测试,这款采用平板缝隙天线和DSP处理器的机载雷达,已经是我们国内机载雷达的最高水平,它在多目标搜索、上下视攻击、对地、对海测距、地形测绘、气象侦察、辅助导航和多普勒锐化等技术水平超过了苏-27战机上携带的N001雷达,尤其是,它的重量只有前者的百分之四十五,现在,我们带着这款雷达过来,就是希望各位能考虑用我们的雷达来替换苏-27的雷达,减少进口,节约外汇,提升性能。”

  投影幕上,出现了这款雷达的外形图,看着那漂亮的平板,秦涛也忍不住感慨:“我们的电子水平,已经远远地超过老毛子了!”

  “是啊。”林老感慨:“这款雷达已经研发出来了,现在就是需要给它找个娘家。”

  朱老还在介绍着,雷达的各种数据脱口而出,毕竟,为了这款雷达,他们已经研制了几十年,在他的眼里,这款雷达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。

  介绍了半个多小时,虽然秦涛可能不是完全理解那些具体数据的意义,但是他可以总结,这款雷达很牛,很强大。

  “现在,我们的国防电子工业已经能够生产多功能平显、液晶显示器、数字化组合电子对抗装置、数据通信系统等先进设备。这些设备的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老毛子的产品,所以,在我们继续组装苏-27的过程中,我们也应该改进它的电子系统,让它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。”

  朱老的介绍完成了,在场的工程师们也沉默了一段时间,然后,一个人开口了。

  “这款雷达真的很不错,但是,我们也要看到,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完成雷达的换装。”这个人也是一名头发花白的技术人员了,他的顾虑是有道理的。

  “这段时间来,我们才刚刚完成了资料的整理工作,开始生产苏-27SK战机,可以说,我们才刚刚开始学会走,现在还没到开始跑的地步。”

  这个工程非常的复杂,虽然以前就曾经引进过米格战机的技术,但是复杂程度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