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-120

还这么抠搜啊?”

  “车是消耗品,那还不如留着钱买几套房投资。”许睿朝他眨了下眼,嘿嘿笑道,“再说了,这不是你买了吗?以后就蹭你的车开,还不用花钱。”

  “操!”陈默笑着低骂了句,“人精。”

  宋崎就更不必多说,他爹欠的债数目太大,以至于他出来这么久,还差那么一点。

  晚上季恺城洗完澡回房间,亿万已经躺在里侧睡着了,身上盖了条薄毯子。

  而许睿盘腿坐在席子上,面前摊了几张报纸。

  “看得怎么样了?”季恺城抓着毛巾擦了两把头发后,放下毛巾上床。

  许睿往里挪了挪屁股,一边给他腾出位置一边兴奋地指着报纸跟他说:“你快来看,紫荆花园怎么样?两千块一平方。”

  自从新天地的店铺开张,生意火爆后,许睿就开始关注海市的房地产,奈何这个时期的房地产跟他想象中大相径庭。

  原以为赚了钱,海市的房遍地供他们挑选。实则不然,商品房还未发展起来,基本上都是公房,公房无法买卖,到了下半年,政策改革。

  报纸上陆续登出外销商品房和内销商品房,于是许睿每天都得买份报纸回去。外销商品房他和季恺城没考虑了。

  因为在这个年代外销商品房的价格都高得离谱,居然要1500美元每平方米,并且房屋格局也一言难尽。他俩前世是现代人,只看一眼就能判断到未来这类格局的商品房绝对淘汰。

  于是俩人又把目光放在内销商品房上,只是内销商品房数量有限,虽说当代人普遍购房意识弱,但也不乏和他们一样具有投资眼光的。

  季恺城接过报纸仔细阅读后,觉得可以买。

  许睿立马下床,找出衣柜里的存折本,一平方两千块,买个一百来平方的房,就是二十万。

  “啧啧啧。”许睿算完钱,不免感慨,“我还以为回到这个年代,一平方只要几百块钱呢,没想到也要两千块。要是一平方几百块钱,我都能买十套了。”

  季恺城笑了,他开玩笑说:“那我们回新阳县买,在那边估计几万块就能买一套房了。”

  许睿果断道:“那不行,那鸟不拉屎的地方,给它二十年都不见得能发展起来。我宁可花大钱在海市投资。”

  季恺城问他:“到时买房了,你是想装修了自己住还是放着出租?”

  许睿漫不经心道:“到时看呗,放那出租也行,反正咱们现在厂子里住得也挺舒服的。主要跟我想的不一样,我也没多大兴趣住。”

  “你想的是什么样?”

  许睿:“嗐,我以为买那种大平层,就是靠江边的大平层。可报纸上这些内销商品房全是什么弄堂巷子的,环境都不行。”

  季恺城说:“那得再过几年,江边还在开发,等开发建高楼了,我们就买。”

  “行!”许睿乐呵呵地收起存折本。

  他和季恺城的行动力速度,没半个月就把房子给买下来了。结果本来没兴趣住的人,在看了一圈房子后,就迫不及待想搞装修了。

  房子在三楼,是两室一厅一卫一厨布局,许睿从这间房逛到那间房。

  正值酷暑,一楼的大树郁郁葱葱拔地而起,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去便是一片绿色,知了声源源不断飘进屋内,充满生机。

  听到许睿改变主意要搞装修,季恺城问:“你不是说住厂子里舒服吗?”

  “现在还是觉得这里舒服了。”许睿指着阳台外的大树,跟季恺城说,“我没想到这小区绿化这么不错,树景房好吗?到时给咱们卧室里装副纱窗,晚上睡觉都不用开电风扇了。哎季恺城,咱们还可以买两条摇椅,就摆在阳台上,你看怎么样?”

  听着许睿兴致勃勃的描绘未来房子的布局,季恺城眼前仿佛也浮现出那画面。

  他望着映入眼帘的绿意盎然,短短两年的时间,一路都在奔波拼搏,如今他和许睿在偌大的城市,在这个陌生的年代,也有了容身之地。

  看着许睿抱着他们的儿子,站在小房间里,听着许睿对亿万说:“这间给你当卧室了,你以后一个人睡这里行不行?”

  亿万当然不肯,趴在许睿的肩膀上吭吭撒娇。

  季恺城胸中涌过踏实又平静的暖流,他忽然感慨,这种有事业有家庭的生活真好,真充实。

  如今工厂,新天地的名牌店和红太阳小商品城的档口生意全都蒸蒸日上,许睿他们四个经营了这么久,愈发得心应手。

  四人也逐渐有了厂长的样子,不用事事亲力亲为。许睿白天便开始投入他和季恺城新房的装修中。

  到了晚上回工厂吃饭。

  只是设计师仍旧没招好令人发愁,季恺城每周去劳务市场,工厂门口也贴了招聘启事。

  倒是有几个设计师过来应聘,但设计出来的东西还是落伍,要么也跟许睿他们一样,从杂志或者录像带里仿制过来的款式。

  陈默骂骂咧咧:“招那些进来混工资,老子还不如继续卖仿制省事。”

  季恺城说:“先慢慢招着吧,一个服装厂还是得有几个设计师才行。”

  杨小明喊开饭了,大伙端盘子拿碗筷坐下来吃饭,现在放暑假,多了兵兵强强两个小孩,工厂里整天嬉闹着小孩的叫声,倒是热闹无比。

  到了饭点,三个小孩还在玩。兵兵强强满厂子疯跑,亿万年纪小玩心重,可两条短腿追不上哥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