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9章 取名字,刘国璋的干孙子,托幼所,

>
  何雨水嘴尖牙利,没给贾张氏留半分面子,怼了她一顿后,端着盆子回了后院。

  贾张氏气得直翻白眼,指着何雨水的背影说道:“你们看看,这丫头,一点都不懂得尊老。李爱国给了她什么好处,我们贾家给不起吗?”

  “贾张氏,我可是亲眼看到了,何雨水在李家吃了溏心鸡蛋呢!”许大茂蹲在旁边用木柴烤制草木灰。

  四合院里没秘密,那些住户们的眼都尖着呢,闻言纷纷点头。

  “何雨水还吃过鸡肉。”

  “你没看这阵子何雨水胖了一圈吗。”

  “以前身材干巴巴的,现在脸上有肉了。”

  贾张氏顿时闭上嘴巴不吭声了。

  心中暗骂:李爱国这家伙真是一点事儿都不懂,何雨水一个小丫头片子毛手毛脚的,洗东西哪有她洗得干净啊。

  她不用鸡肉,只要每顿两个溏心鸡蛋,就能把尿布洗得干干净净的。

  秦淮茹看看碗里的棒子面粥,无声的叹了口气。

  她不知道陈雪茹生产后到底吃了什么好东西。

  但是,何雨水一个帮忙的都能分到鸡肉和溏心鸡蛋.陈雪茹的生活可想而知了。

  秦淮茹还有几个月也要生产了,现在贾家连十个鸡蛋都没攒够。

  两者相比较,孰高孰低,一目了然。

  秦淮茹有些后悔了。

  陈雪茹这边有刘大娘和何雨水照顾,李红升也算是听话。

  再说了,大院里的大娘和小媳妇儿也真帮忙。

  谁家的孩子哭了,大娘们都会抱着哄哄。

  要是肚子饿了,小媳妇儿们撩开衣服就是一通喂,就跟自家的孩子差不多。

  在这艰难的岁月中,个体很难独立的生活下去。

  人们选择了抱团取暖的方式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如此亲近。

  陈雪茹这边不需要额外照顾。

  李爱国的假期也到了,便回到了工作岗位上,开着大火车奔驰在京城到津城之间。

  忙碌了一整天,李爱国洗了澡之后,原本打算直接回家,却被妇联干事请到主任办公室内。

  妇联主任张大姐给李爱国倒了茶水递过来:“爱国,听说你媳妇儿生了?”

  “生了,是个儿子。”

  李爱国有些纳闷儿,生孩子的事儿他之前已经汇报给段里面了,张大姐身为妇联主任没有必要专门找他谈话。

  张大姐看出了李爱国的疑惑,开门见山道:“你想没想过把孩子送到托幼所?”

  “托幼所?”李爱国敏锐的觉察出托幼跟育红班不同。

  “是这样的,咱们机务段相应上级号召,新建了托幼所”

  听完张大姐的解释,李爱国才算是明白这所谓的“托幼所”是怎么回事儿。

  五五年的时候,第二次妇女儿童福利工作会议提出:“今后妇女儿童福利工作应继续贯彻以生产为中心”。

  正是在“以生产为中心”的理念支配下,各地国营大厂兴建了托幼机构。

  托幼机构运行宗旨是“服务生产,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”。

  前门机务段今年也建成了一座托幼所。

  按照托幼所的规定小孩生下来56天就送到哺乳室,分大小班。

  56天一个班,到三四个月又分班。

  孩子多的,就要分两个班。

  一直在托幼所里待到14到18个月,孩子能吃饭了就出去,送托儿所了。

  “你是火车司机,雪茹同志是街道办干事,你们平日里都要工作,把孩子送到托幼所里,由保育员专门负责照顾,你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。

  咱们这里距离正阳门街道办不远,雪茹同志可以趁着工作空挡,来到托幼所里喂孩子。

  目前,咱们机务段里已经有一百多个职工把幼儿托付给了托幼所。

  对了,周克和黄干事的孩子也在托幼所里面。

  ”

  因为托幼所在前门机务段是新兴的事物,为了担心李爱国有顾虑,所以张大姐解释得非常详细。

  李爱国还真没想到这年月竟然托幼机构,还是免费的。

  不过如何照顾孩子,还应该跟陈雪茹商量一下,所以李爱国并没有立刻答应下来。

  “现在孩子还小,最少也要五十六天的孩子,才能入所。你们两口子好好商量下。”

  张大姐站起身把李爱国送到门口,突然又想到了什么。

  她转身回到柜子前,取出一沓票券递了过来。

  “这是咱们机务段给孩子的营养品,你等会去领了。”

  营养品包括十斤黄豆,两斤红糖,两斤鸡蛋,还有一斤精白面。

  看似不多,在这年月却非常难得了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