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章 朝堂争论

  破晓时分。

  一声鸡鸣打破了京师的宁静。

  卯时,大臣穿戴整齐,沿着通往皇城的御街向皇宫走去。

  路上,官员们三三两两走在一起,口中议论的都是九皇子燕王。

  十余年来,九皇子诸位皇子中是不起眼的。

  不起眼到大臣们几乎要把他遗忘了。

  没想到自九皇子去了燕州之后,燕王赵煦的名字在京师被频繁提起。

  一开始官员们讨论的还只是来自燕郡的夏冰,美酒。

  再后来则是军需单。

  而现在,燕王的名字更是响彻京师。

  上至皇亲国戚,下至黎民百姓,无人不晓燕王在燕州的事迹。

  燕王大败北狄人,更是被民间的好事者编成了故事,于街头巷尾传颂。

  只是在他们看来,燕王赢了一个小小的秋狩本不是什么大事。

  但奈何近些年,大颂年年兵事不利,输多赢少。

  而与北狄人的战争中,这样的胜利更是几乎没有。

  所以,燕王的功绩传到京师才会引起如此大的震动。

  当然,这也有燕王抓住库图的原因。

  “王兄,你可探听到什么风声?若是皇上决定重赏燕王,我们该如何说?”三个官员并排而行,中间一人说道。

  “宫里传来的消息,皇上非常高兴,据说昨晚还去了糜贵人的寝殿。”王姓官员说道。

  “已经不是糜贵人了,现在是糜妃。”左侧官员说道。

  “真的,假的?”中间的官员惊讶。

  “这还有假,晚膳过后皇上就下了旨意。”左侧官员轻轻摇了摇头。

  贵人和嫔妃之间差可不是一点半点。

  直接将贵人晋升成了妃,可见皇上现在对燕王的重视。

  毕竟在宫中不是母凭子贵,就是子凭母贵。

  现在的燕王,已经不是那个在京师被其他皇子整日欺凌的懦弱皇子了。

  而官员们也应该擦亮眼睛,重新审视一下这位燕王。

  “既然如此,咱们就顺水推舟,反正皇上估计已经定下了封赏之事,在朝堂上反对,既得罪了皇上,也会得罪燕王。”中间的官员说道。

  其他两人点了点头,对他们而言,在朝中最重要的便是明哲保身,尽量谁也不得罪。

  三人身后,一个官员独自而行。

  他的名字叫袁航,官居户部侍郎。

  燕州袁家正是他的本族,这些年为了让他在朝中为官,人家可是在朝中打点了不少官员。

  所以对他而言,燕王这件事令他十分的不快。

  毕竟袁家受损,他的利益同样受损。

  据说,燕王还上了个折子弹劾袁立。

  这次早朝,即便不能阻止皇上封赏燕王,他也要驳斥燕王的奏章,维护袁家利益。

  他的目光看向不远处的二皇子和六皇子,心中稍安。

  因为他们一定会支持自己的。

  入了皇城,官员们陆续来到弘光殿。

  这是大颂早朝的殿宇。

  当所有人抵达后,殿监绕向殿后,请皇帝临朝。

  不多时,赵恒在梁成的侍奉下抵达了弘光殿。

  在龙椅上坐下,赵恒扫了眼官员。

  “吾皇万岁万岁,万万岁。”朝臣们立刻高呼起来。

  赵恒点了点头,他已经许久没有上朝了。

  平时,朝廷里大大小小的事务俱都有窦唯处理。

  他不过看一看批点过的折子而已。

  如果不是要事,他甚至看也不看,直接让六部施行。

  今日,他之所以亲临朝堂,为的还是燕王之事。

  这些年皇家的权威日益衰落,帝王的权柄蒙尘。

  他虽不爱理政,但也清楚长此以往,皇家终将沦为傀儡。

  只是面对大颂隐隐割据一方的势族,日渐衰落的皇家军力,他也毫无办法。

  但现在燕王这一战给皇家打出了脸面。

  他自然要借此事向这些势族显摆显摆。

  “北狄秋狩的事,朝中已经讨论了几日,现在燕王将库图送来了,关于俘虏之事,再无异议了吧。”赵恒缓缓说道。

  “本就没有异议,不过是有些人见不得燕王的好,处处阻拦而已。”大皇子赵刚抢着说道。

  边说,他边看向二皇子和六皇子。

  他之所以被废,可有这两人的功劳。

  所以在燕王这件事上,他一开始就和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