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 未来谋划

  和其他大家族不同,莱国公府的子嗣极少,到了杜荷他们这一代,仅有兄弟三人。

  所以他们的关系很好,没有所谓的勾心斗角。

  杜荷嘴角含笑,把自己升官的好消息跟两个兄弟说了出来。

  “大哥、三弟,还有一个好消息要跟你们说。”

  “我在上个月升为谏议大夫,每日可参与朝政议事。”

  听到这个好消息,杜构和杜爱同两人惊喜地喊道。

  “升官!”

  杜构欣慰地说道:“二弟,你担任谏议大夫,这是陛下准备重用你的信号啊!”

  “你一定要好好努力,以报皇恩。”

  二弟担任尚乘奉御,足足三年整,原以为他的官路就此到头,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个大惊喜。

  谏议大夫是朝廷中升职最快的官职,没有之一。

  像他们这些刺史、县令,没有长年累月实质的功绩,想升迁难上加难。

  而谏议大夫只要提出几个好建议,或者在大事上及时劝谏,陛下一开心就会提拔。

  杜爱同接着说:“嘿嘿,现在朝廷上下和民间百姓,已经给二哥和太子提前造好势。”

  “现在只需要等拼音和字典问世,二哥便会因公受赏。”

  杜爱同挤眉弄眼地看着大哥杜构,坏笑着说道:“大哥,二哥这次的封赏恐怕不小,官职估计会超过你这个正四品下的刺史。”

  此话一出,杜构非但没有生气嫉妒,而是脸带笑意。

  “二弟能超过我,让莱国公府恢复曾经的荣耀,那是值得庆祝的大事。”

  长兄如父,这两个弟弟是他一手带大的,弟弟比他有出息,他高兴都来不及。

  三弟杜爱同的话,也让杜荷想起和侯君集的聊天,莱国公府要想发展壮大,他的这两个兄弟也要扶持起来。

  大哥杜构现在担任慈州刺史,正四品下官职,三弟杜爱同担任太平县县令,正七品官职。

  对于曾经显赫的莱国公府来说,这属于很严重的家道中落。

  杜荷忽然说道:“大哥、三弟,莱国公府要想光耀门楣,需要靠我们兄弟三人齐心协力,一起进步。”

  “特别是大哥,担任慈州刺史这么多年,是时候往上挪一挪了。”

  杜构的能力虽然不强,但是为人正直做事稳重,加上有莱国公这个世袭的爵位在,他想升迁还是很有机会的。

  只不过他自从伤了腿后,整个人没有斗志。

  这么多年还窝在那个小地方,郁郁不得志。

  杜构摇了摇头,嘴角带着几分苦涩:“二弟,我升任的机会太过渺茫,难度极大。”

  一个下州,人口稀疏土地贫瘠,哪有什么大的立功机会。

  能保住刺史这个官职,不出大错,就已经很了不起。

  杜爱同也神情落寞地说道:“二哥,地方官员的升迁,远比你想象中的要难。”

  他管理的太平县属于下等县,每年上缴朝廷的赋税都是垫底的存在,短时间哪有机会升迁。

  两个兄弟的处境,杜荷早就考虑清楚,就连立功的办法都替他们想好了。

  “大哥、三弟,你们不用担心,我都替你们做好安排。”

  说完杜荷从身上拿出两张折起来的宣纸,并把它们分别交到杜构和杜爱同手上。

  杜荷笑着说道:“大哥,你是一州刺史,我给你想的立功法子是家猪阉割饲养。”

  “阉割后的家猪,性情更加驯顺,吃了睡,睡了吃容易长膘,最关键还没有骚味!”

  “饲养家猪可让百姓致富,又能解决大唐缺少肉食的困境,是一项大功绩。”

  而且据杜荷了解,目前百姓饲养家猪并没有经过阉割,所以肉骚味很重。

  官绅世家的肉食,以鸡羊为主,满是骚味的猪肉只有底层百姓才会吃,而且也不是每顿都能吃。

  普通的成年家猪,体重也就百来斤,刨除内脏外,能吃的肉并不多。

  所以造成了肉价很贵的局面。

  如果杜构呈上这个方法,并且有成功的养殖案例,朝廷就会大肆推广,以后百姓顿顿吃肉也不再是奢望。

  这个大功,足够让杜构升迁。

  随后杜荷把目光放在三弟身上,朝他解释说道。

  “三弟,你担任太平县县令,那里土地贫瘠,所以我给你的是堆肥之法。”

  “堆肥之法能快速制造出有机肥料,增加田地肥力提高粮食收成,上报朝廷也是一件大功。”

  为农田施肥殷商时代就有了,不过因为技术落后,并不能大面积使用。

  杜荷搞出来的堆肥之法,更加系统而且还能大面积堆肥,可以全大唐推广。

  手握立功的法子,杜构和杜爱同面面相觑,眼里满是震惊。

  法子虽然还没开始验证,但是杜荷说的一板一眼,不像是假的。

 &emsp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