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-40

气都是甜蜜蜜的。麻酱和红糖都不是很腻,甜的很香,而且是越嚼越香。

  榴莲芝士披萨也很香甜,这时真让龙凤胎他们选哪个更好吃,保准说麻酱糖饼,麻酱香谁抵挡得住。

  在老家他们可不是经常能吃到麻酱糖饼的,奶奶嫌麻酱贵,葱地里拔一把就是了。

  “一样吃一张就够了,别吃多啊,还要吃晚饭呢。”朱春华提醒孩子们,他拿出来只是让他们先垫垫肚子。

  厨房里“刺啦”一声,钱一花把茄子倒进锅里翻炒,待茄子软了倒青椒,一道青椒炒茄子出锅,下一道虾米冬瓜炒腊肉,再是榨菜豆腐炒肉丝,红烧带鱼,糖醋排骨,还有一个牛肉粉丝汤。

  “今天菜都是奶奶烧的,奶奶很辛苦。”朱春华发言。

  “一点不辛苦,待着都发霉了,不让我做饭才辛苦。和莉莉做的不能比,但莉莉也从小吃惯奶奶做的了,肯定也不会觉得难吃是吧”

  “怎么会,奶奶,你做的味道就是家里的味道,我怎么会觉得难吃。”朱莉真是受宠若惊了。

  很小的时候连垃圾堆都翻过,朱莉真的只对自己做菜要求高而已,只要是粮食,她都爱。

  朱春华最爱吃榨菜豆腐炒肉丝,刘敏秀爱吃这个黏糊糊裹了很多面粉的糖醋排骨,文超爱吃冬瓜虾米炒腊肉,文雯爱吃红烧带鱼,莉莉爱吃青椒炒茄子,钱一花做每一道菜都是有讲究的。

  菜清盘,饭清盘,文雯悠哉游哉撕葱油饼吃,文超誓要把牛肉粉丝汤清空。

  排了一天队,腿肚子发胀,晚上沾床就睡。

  第二天只想去个安静一点的地方玩。想了好久,去大学。

  他们大清早预约,华大的参观名额早就满了,网上搜了才知道要提前一个星期预约。华大旁边就是华市师范大学,朱莉觉得都是大学嘛,去看看再说,人多再转去别的地方。美术馆、博物馆、天文馆都可以。

  进门就是一条长林荫道,右边一个篮球场,几个学生在打球,朱莉没有正式进过校园,看什么都新鲜。后面俩小孩更是只能想象,连想象都受见识局限。

  朱文雯对校园的认识完全从校园青春偶像剧里来,很大的有阶梯的教室,望过去老师都是缩小版本,路上随时有抱着书本的学生走过,很宽敞漂亮的宿舍。

  电视剧也就取局部的景,也看不出来具体是哪个学校。

  朱文超更是了,他平时很少看电视,看还看的是卡通或动漫,他对真人演的根本就没兴趣。

  看右边篮球场,龙凤胎想法各异。

  朱文雯眼睛发光:哇,大学里真有篮球少年!

  朱文超想到的是这些人好有活力,他也想成为其中一员。高中的篮球场只属于体育生,上体育课也基本是完成任务,大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,不知运动是何物,整个环境让他很闷。

  进门一个篮球场,已经让他们有了无限好感。

  沿着林荫道再往前走,一块很大的广告牌,是个留学广告,广告牌旁一排共享单车。校园里竟然有共享车,不管是留学广告还是共享单车,再次刷新他们的认知。

  朱莉以前的校园是个分校区,进门一幢学校下辖的酒店,再进去就是两排相对的建筑,四幢教学楼,一个餐厅,五幢宿舍,一个操场。半个小时能走完一圈。

  他们走在林荫道旁边,中间不时有骑着自行车或开着电瓶车的大学生经过。走了五六分钟吧,又是一个大操场。三人就进去看了看。

  里面还挺多人,跑步的,还有带着小孩来跑步的。草地上一堆一堆集中的人,远处整齐地站了三排学生,前面老师不知道在跟他们讲些什么。看上去像是学校里的人,或者是住在附近的。

  像他们这样的游客也很好辨认,兴奋拍照的就是。

  朱莉问弟弟妹妹们要不要拍照,他们都摇摇头,此时只想融入沉浸这个氛围中,并不想拍照。

  朱莉在心里纳闷,也就一街之隔的两个校园,怎么大家都往隔壁挤?

  其实这答案应该全国人民都知道——全国人民上到八十岁老妪,小到三岁刚识字的儿童,只认识华大。

  出了操场脚已经开始酸了,此时后悔刚刚没扫辆共享单车来骑。林荫道真的好长,走到头分叉口还是没看到集中的教学楼啊,他们选择左转,路上骑自行车和电瓶车背着书包来来去去的人最多,只有他们这些游客是走路的。

  终于看到三幢建筑了,上面写着教七楼,教八楼,教九楼,那前面至少还有六幢教学楼,结果他们往前骑,什么科技楼,演播楼,校医院,学十一楼。

  朱莉感慨,“在这读书没交通工具还真不行。”

  “姐,一个大学竟然这——么大,这不得迷路啊?”她现在就已经晕头转向,怎么出去都是个问题。

  食堂还分员工食堂,第一食堂,第二食堂,路过一个便利店,朱莉和弟弟妹妹停下要进去买杯饮料,结果在门口遇到了个熟人。

  朱莉定睛一看,这不是工地做暑假工那男孩儿嘛。

  第36章

  朱莉定睛一看, 这不是工地做暑假工那男孩儿嘛。

  男孩儿比朱莉还先认出来,因为她那有特色的长相。他摆手叫了声:“姐姐,还记得我吗?”

  陌生男孩叫他们老姐“姐姐”,龙凤胎神色立马严肃, 我们的姐!

  “当然记得, 你是这个学校的?”

  这熟悉的笑脸一下就让他回到了那个在烈日汗如雨下的日子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