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4章 君子讲义,小人讲利(五千字大章)

/>   未曾收复凉州以前,遥领凉州刺史的人可是魏延。

  按理说,收复凉州之后,魏延任凉州刺史的可能性,远比冯永要大得多。

  让冯永接任陇右都督,魏延任凉州刺史,在当时看来,这才是最合适的安排。

  所以丞相最后的决定,着实是出乎了不少人意料之外。

  许多人明面上虽然没有反对,但心里未必没有嘀咕。

  毕竟单单一个年纪太轻,冯永就不能服众。

  谁知不过短短数年,凉州就兴水利,垦荒田,建草场,开工坊,六畜兴旺,羌胡皆臣。

  就连凉州考课一事,居然都没有遭到世家大族抵制,甚至还有世家子弟参加。

  若是当年由魏延任凉州刺史,怕是难有凉州今日之盛。

  想到这里,向朗心里的感慨更甚。

  再想起冯刺史方才看向吴国使团的目光,向朗终是忍不住地说了一句:

  “君侯这些日子以来,一直在忙考课之事,这吴国使者,已经拜访了老夫好几次,就想知道君侯……”

  冯刺史露齿微微一笑:

  “不急。反正急的又不是我们。”

  向朗有些迟疑地说道:

  “就怕有损两国之间的善意,陛下和丞相那边不好交代。”

  冯永不答,目光闪了一下,反是问了一句:

  “打扰向公的吴人中,以谁为甚?”

  “自是陆瑁为甚。”

  “没有他人了?”

  “有,还有一个叫秦博的,上门送了两次礼,分量不轻。”

  冯刺史闻言,脸上的笑意更甚:

  “陆公就算了,吾不欲与彼打交道,太累。不过考课过后,向公可以知会那个秦博一声,就说我可以见见他。”

  向朗听了,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:

  “陆子璋乃是吴人使团的主事之人,君侯不与他谈,却反去和那秦博谈?这又是为何?”

  “陆公乃正人君子,又学识过人,吾学问不到家,何敢在陆公面前多言?此与操斧于班、郢之门何异?”

  冯刺史咳了一声,“再说了,现在不是还有向公嘛?向公博学广识,正好替吾与陆公欢谈。”

  向朗眼中的疑惑更浓重了:学识过人就学识过人,你为啥要在前面加一个正人君子?

  不过疑惑归疑惑,但听到冯刺史终于愿意正式谈,向朗亦是松了一口气。

  在这个事情上,虽说着急的不是大汉这一方,但总是这么拖下去也不是办法。

  冯刺史事务繁忙,可以避而不见。

  但向朗可是被朝廷派来凉州,表面上好歹也是代表大汉的脸面,又不在凉州任职,乃是闲人一个,总不能说不见就不见。

  吴人有求于大汉,爽是挺爽的,但天天被吴人找上门来唠叨汉吴之好,烦……也确实挺烦的。

  冯刺史和向朗站在上面交头接耳,别人也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。

  但当陆瑁感觉那两个家伙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飘向这边时,他总觉得似乎哪里不大对劲。

  只是他很快把这种感觉抛在一旁,因为真正让他心惊肉跳的,还是那鱼贯而入的士子们。

  当最后一名士子消失在学堂大门,然后学堂大门“嘎嘎”作响,到最后“轰隆”一声关上。

  本就一直有郁郁之色的陆瑁,身子竟是微微一颤,脸色变得有些发白。

  乃至向朗过来,与他说了些什么,他都完全没有听到心里去。

  直到秦博意有所指地在他耳边说了一句:

  “陆尚书,向公方才特意来言,冯君侯答应提供良马,尚书为何看起来不太高兴?”

  这才让陆瑁猛然清醒过来,但见他勉强一笑:

  “只是心有所虑耳。”

  “尚书何虑?”

  陆瑁的目光再落到那学堂高台上,但见冯永早已不见了踪影。

  他目光有些呆滞,似在回答,又似在喃喃自语:“与上百才俊相比,数千战马,算得了什么?”

  “尚书在说什么?”

  “没什么,吾有些累了,就先回去了,这战马之事,尔等看着办就是。”

  陆瑁突然长叹了一口气,摇了摇头,突然转身离去,身影看起来,似乎有些心事重重。

  秦博对陆瑁这副模样不明所以,但听得此事交给自己等人,当下就喜上眉梢,一时就疑惑抛到九霄之外。

  这些时日以来,凉州以考课为重,就是陆瑁欲见冯明文亦不可得,秦博就更不敢轻举妄动,以免泄了校事府之事。

  此时终于得闻对方同意提供良马,可不正好是去见冯明文的大好机会?

  “秦博想要见我?”

  考课的人员排名还没出来,冯刺史手里就多了一份拜帖

上一页下一页